拍卖行业新格局 艺术区马路边“私下卖宝”

发布时间:2019-03-27来源:未知 编辑:Pekcn

广告位置(首页一通--图文)

张宗苍 松阴清话图 镜心 纸本  51,175,000  北京匡时2017春拍

张宗苍《松阴清话图》,在北京匡 时2017春拍中以5117.5万元成交
 

艺术区马路边“私下卖宝”

家住北京酒仙桥的老李没事儿就爱往798艺术区转悠几圈。近来连着好几天,他发现一个怪现象:以前车少人稀的万红路突然热闹起来了,总有好些个熟络的邻居掺杂在街角人群里,做起了艺术品买卖。

“前些年他们都会把家中所藏宝贝送到拍卖行去,现如今不少公司关门大吉,只好改街边交易了。”老李早些年也是艺术拍卖会常客,看到街边的热闹买卖,尤其几位好友成功易手的经历,更令他心动不已。家住琉璃厂附近的王江生便是其中一位。上个月他在琉璃厂西街以六万元卖出了前些年从某拍卖公司买回的一张尺幅不大的画。老李还记得那幅画是他俩一起从拍卖会买到手的,“七八年前买的时候还不到四万块,卖得值了!”

这种以熟人为对象的艺术品私下交易,并不局限在798、琉璃厂这类城区,通州区宋庄也有了“火苗儿”。“虽说规模不见得比城区大,可他们的品类更多,除了书画,还会有古旧家具这类‘大块头’。”在艺术市场从业者黄锦叶看来,接连出现民间私底下交易艺术品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拍卖行关张了。“想送拍已经没人收了,一些品牌拍行又瞧不上这些。”至于缘何大多发生在艺术区周边,他解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聚集是关键,“虽说大多是熟人,肯定也不排斥识货的新朋友。”

逾半数拍卖行歇业或消失

黄锦叶承认,前些年一路高歌猛进的内地拍场,如今正陷入旷日持久的调整期,这也让原本资金就不富裕的中小型拍行备受煎熬,实在熬不住只得暂停或退出拍卖季。“关门潮从侧面也暴露出此前市场过热,导致很多拍卖行跟风成立。”刚从市场退出的一家拍行负责人说,随着宏观经济收紧,反腐措施持续施压,市场已难吸纳更多泡沫。

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甘学军也说,赚钱效应已大为缩水,生存才是当下拍行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一点在中小拍行体现得更明显。”他认为,作为拍卖业务最活跃的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处境更是难上加难。一些勉力为之的拍卖公司无论所选拍卖场地,还是上拍场次,都已大打折扣。要不是国家有规定,拥有文物资格证的拍卖公司,每年必须要做一场拍卖,歇业者更多。

拍卖市场的收紧,波及面最大的正是像老李这样的普通收藏阶层。“前些年的急剧扩张,吸引了众多工薪阶层参与其中,现在的猛刹车,受伤最大的也是他们。”拍卖市场研究者吴鸿远认为,尽管今年也出现了傅抱石的画作拍出天价,但极个别天价拍品的出现并不能掩盖内地拍场整体低迷的窘境。“市场流动性大为减弱,大财团依然有得玩儿,普通群体只能自谋出路。”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