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宽鹏师生书法展在上海朵云轩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6-08来源:未知 编辑:Pekcn

广告位置(首页一通--图文)

王宽鹏师生书法展在上海朵云轩成功举办

安散人 宽鹏书法艺术传播源 今天

 

图片

2021年6月5日至7日,由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王宽鹏师生书法展,在上海市南京东路422号朵云轩4楼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遴选了55名师生共108幅作品参展。

 

图片

展览于6月5日10时隆重开幕,国务院参事司原司长、《中华书画家》杂志原主编、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松林先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刘小晴先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刘一闻先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戴小京先生,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善助先生,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淮安市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傅建霞女士,淮安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永贤先生,淮安市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王伟先生,及王宽鹏师生、亲朋、书友近300人出席了开幕式。三天展览,吸引近千名书法家、爱好者前来观展,现场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图片

 

刘松林先生致辞

尊敬的王宽鹏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各位贵宾、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王宽鹏先生师生书法作品展,今天在这里开幕了。我首先代表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对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莅临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为什么要参与举办这次展览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王宽鹏先生是上海书法艺术的优秀继承者和传播者,对上海书坛特定时期的书法活动组织和人才培养,有着阶段性的历史贡献。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文革的缘故,书坛青黄不接。王宽鹏先生是当时很有名的上海沪东工人文化宫书法组的创办者和组织者。从文化宫走出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上海书法界非常活跃的中坚力量。那时上海书协还没有成立,上海工人文化宫还肩负着对外接待书法友好代表团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先生就是上海书法界的活跃人物。这些历史的功绩,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第二,王宽鹏先生是从基层工人中走出来的,真正靠写字起家的书法艺术家。他对传统的书法精髓、书法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对书法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如何走向世界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的探寻。他把书法艺术当作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能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在市场经济充满名利和诱惑的大潮中,毅然大隐于市,把自己封闭起来20多年,每天孜孜不倦地钻研、思考、临帖、创作、记心得、写文章。几年前,右手瘫了的情况下,又以惊人的毅力改为左手执笔,仍然能够别开生面,完全能和历史上有名的几位左笔大家并驾齐驱。这些成就,应该说是客观上为上海书法界树立了一面旗帜,或者说是形成了一座高峰。上海有了王宽鹏先生,是上海书法界的光荣和荣耀。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精神,非常令人敬佩。特别是在当今宣传和提倡这种精神,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王宽鹏先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他有教无类,没有门派观念。艺术是讲师承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近代名家,王老师都做为师弘的范本,所以他在教授书法上思想比较开明。他的很多主张是非常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因此成效显著。现在,王老师桃李满园,不少的学生学有所成,有的甚至由于学习书法改变了命运,更多的是通过书法交流愉悦了身心,提高了做人的格调,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这次参展的作品中,也能看得出来,是一个好老师带出了一大批好学生。我们衷心地希望王老师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全体学生要继续学习王老师的精神,研究他的理论,实践他的思想,为中国书法百花园的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最后,对共同举办单位——上海市书协表示衷心地感谢,对为这次展览做出贡献的、付出辛苦劳动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图片

 

丁申阳先生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很高兴能参加这个活动,我看见人声鼎沸的,非常热闹,说明书法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上海的民众之中。我代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对王老师的这个展览表示热烈的祝贺。王老师现在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他众多的弟子在一起搞了这个精彩的展览。我看见作品琳琅满目,而且各种风格都不同,体现了王老师教学的精神。在80年代末,王老师就在工人文化宫有一个书法的专业,是他负责的。我自已回想起来,当时也去学习过,每个星期一次,下了班之后到那边去学过一两年。那个时候看见王老师写字,笔力遒劲,结字开张,当时就敬佩至极。后来,发现王老师改用左笔写字,这些是左笔写的,特别不容易。大家都知道,费新我先生是左笔,但是看见他的行草书比较多,看见(王老师)左笔写魏碑的我还是第一次。所以王老师确实功力精深。

然后,王老师的为人大家都知道,非常的低调,大隐于市已经有30多年了。其实,他为上海的书法培养了很多新人,而且为上海的书法做出了很大贡献。王老师已经八十多岁了。我认为上海有七八十岁,乃至九十多岁的这样一大批书法家,当年为上海书法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作为上海书协更应该敬重他们,为他们举办这样的展览会进行宣传。我们对老艺术家的尊重,也是对传统的尊重,所以我在此对王老师这个展览表示热烈的祝贺。

前两天,也是在朵云轩,我参加了上海师范大学教师的书法展。他们都是年轻的,而且是比较专业的。今天王老师代表的是我们大批战斗在业余战线上的书法者。所以说,现在书法是形成了专业和业余相结合这样一种状态,相信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的话,上海书法会更加繁荣昌盛。谢谢王老师,谢谢大家!

图片

 

周薇女士代表学生发言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嘉宾、同道,大家上午好!王老师情钟书道,用志不分,唯精唯勤,卓然名家。古人说“德不孤,必有邻”,老师耕耘书坛数十年,弟子遍布全国,这次展览把我们汇集到了一起。很荣幸作为弟子代表在此发言。我在王老师的弟子中,入门时间是最短的,但是老师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却对我影响至深,时时鞭策着我,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有志者方能有成。老师平时最常说的就是“你是怎么想的?来见我要带着问题来。”简单的话语,背后有着大学问。书法是一门高级的艺术,它反映的是创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和感悟。书法艺术简单到以线条来表现这一切,如果没有思想,作品就无法触动人心。书法如诗,创作者通过书法,既可以“诗言志”——言说他的思想意识;也可以“诗缘情”——抒发他的七情六欲。书法创作,如果仅仅停留在临摹古人的笔法,将终身无缘踏入艺术的门槛。在老师艺术精神的感召下,书法思想的启迪下,创作实践的引领下,弟子们书风各异,各如其人。虽然限于各人的天赋和功力,在书法的道路上还只是刚刚起步,说不上造诣和成就,但是弟子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心,我敢说是和王老师有着一样的温度的。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最后感谢大家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的师生展。让我代表弟子们祝老师和师母身体健康,艺术长青!

图片

 

王宽鹏先生答谢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来宾,刚刚各级领导对我褒奖有加,我感到很激动,受宠若惊啊!其实也是对我的鞭策,是因此我的年纪有了一点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还能提高一步。通过我的努力,再过两年,我再向大家汇报。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亲自到活动现场来,对我们全体师生是个鼓励。要感谢筹备组人员,做了各个方面积极努力。如果说千万句话变一句话讲,我只有激动,我只有感谢,感谢大家的光临,谢谢大家!今天我们的展览就正式开始了。

图片

图片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来贺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