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中的儒家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19-03-24来源: 编辑:

广告位置(首页一通--图文)

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 作为北魏元氏皇族祭祀祖先的石刻铭文, 原本深埋在墓穴之中, 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而显露于世。由于其深处墓穴的特殊属性, 一直到清代中叶才受到学者的陆续关注, 随之掀起“崇碑”与“尚碑”的新潮, 以致出现了“北碑—南帖”的论争。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 上承汉魏, 下启隋唐, 对后世邓石如、于右任等众多书法大家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 仍然深受书法后习者的喜爱, 无数开凿出土的墓志铭文已成为重要的书法资料和临习范本, 成为书法临习者的源头活水。随着北魏政权的稳定, 尤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元宏) 从山西平城迁都洛阳, 大力推行汉化政策, 鲜卑民族与中原汉族自上而下相互融合, 崇尚武力的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逐渐汉化, 可以说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积淀的直接反映, 而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值得进一步加以探讨。

  关键词:北魏; 洛阳; 元氏墓志书法; 儒家思想;

  北魏, 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战乱的年代, 也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南北各自为政, 北方最重要的政权是北魏 (公元386—534年) , 它是由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公元389年, 迁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 建立其封建官僚机构和政治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推崇儒学。

书法

  一、北魏洛阳元氏墓志的形成原因

  北魏太武帝拓拔焘 (公元424—441年) 时代, 灭匈奴、北燕、北凉, 统—了黄河流域, 与江东刘宋王朝对峙。在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下, 北魏进入了封建制社会。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需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公元471—500年) 开始改革, 实行汉化政策。太和十七年 (494年) 他将首都迁至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 笼络汉人, 改鲜卑皇族“拓跋”姓为“元”姓, 大张旗鼓地推行汉化改革政策, 以期营造深厚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迁都洛阳以后, 由于政府下令:

  “凡代人南迁者, 悉为河南洛阳人”、1

  “死葬河南, 不得北还”、2

  “迁洛之人, 自兹厥后, 悉可归骸邙岭, 皆不得就茔恒代”。3

  又有当时“聚族而葬”的社会习俗。北魏墓志, 主要出土于河南洛阳邙山地区。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元氏皇族墓志。

  二、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中儒家思想的表现方面

  北魏时期, 在社会文化思潮方面, 出现了儒、释、道等思想并行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在相互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断斗争, 最终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思想文化大背景, 在这种背景下, 知识分子往往兼具各家思想, 此正如王坦之所言:

  “在儒而非儒, 非道而有道, 弥贯而九流, 玄同彼我, 万物用之而不既。”4

  通过以上王坦之的论述, 可以观察到北魏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中, 儒、释、道各家思想出现了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局面, 这些思想都对书法艺术并元氏墓志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而在各家思想当中, 尤以儒家思想对其影响最为直观。

  (一) 北魏帝王对于儒家思想的推崇

  北魏对于文化的整理工作从建国伊始就十分重视。太祖天兴元年, 正式定立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

  “建宗庙, 立社翟。正封瓷, 制郊甸, 端径术, 标道里, 平五权, 较五量定五度。邓渊等典官制, 定律吕, 协音乐, 朝勤、科禁等, 崔玄伯总而裁之。”5

  而后, 在天兴二年,

  “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 增国子太学生三千人。”6

  再然后, 于天兴四年,

  “集博士儒生, 比众经文字, 义类相从, 凡四万余字, 号曰众文经。”7

  以上的这些措施为北魏政权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并做足了人才的储备。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采取—系列措施提倡儒学, 比如立太学, 置五经博士。这样, 崔宏、崔逞、邓渊、许谦、张谦等就成为了道武帝的谋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推行汉化过程中—个十分重要的帝王。他自己:

  “雅好诗书, 手不释卷。五经之义, 览之便讲……太和十年己后诏册, 皆帝之文也。”8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 孝文帝拓跋宏自身同样热爱并深受汉文化的习染。孝文帝拓跋宏从小在其祖母文明太后冯氏的教育下长大, 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官宦之家, 有较高的汉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修养, 这样—种从小的经历对于孝文帝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他所推行的重要的汉化措施就有:禁止鲜卑语, 改鲜卑姓为汉姓, 定郊祀宗庙的礼仪, 改革官职制度, 兴办学校等。以上这些措施的制订都是他在学习汉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所得到的结果。北魏的众多统治者尤其重视儒学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笼络汉人并在士族豪强子弟中培养—批有儒学修养的高级人才, 以达到为其政权稳固作充足的人才储备。在北魏的官学教育中, 其教学内容的核心仍是儒家经学, 而在经学中又以礼学最受重视。

  (二) 北魏元氏墓志铭文中的儒家思想表现

  北魏强调经学致用, 这在为数众多的元氏墓志中多有体现。并与北魏强调在诗文创作上重视政教作用是—致的。例如:北魏熙平二年 (517年) 的《元遥墓志》, 其墓志铭文:

  “庄哉氏胄, 巨胤鸿源, 齐光日月, 等覆乾坤。公其身矣, 唯帝之孙, 能官任武, 委以群贲。腹心之寄, 管辖国门, 内充喉舌, 外当纳言。忠勒于鼎, 着德在蕃, 在蕃何德, 忘己忧国。导民以孝, 齐之以默, 煞而不怒, 信而不武。汪汪海量, 崿崿正直, 宿夜在公, 自强不息。民之父母, 朝之轨则, 轨则之声, 能宽能平。临才克让, 在丑不诤, 入作领护, 出秉专征。朱棋—扫, 万里苌清, 不伐其善, 不矜其名。勋位两兼, 器厚望隆, 人恸二圣, 赠不虚崇。册高帝胤, 礼同上公, 朝贤怛感, 士女酸冲。哀流衢墎, 声贯苍弯, 昔歌善始, 今悲令终, 形随道灭, 名同岱嵩。”9

  以上《元遥墓志》铭文中直接宣扬了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忠”、“德”、“孝”、“信”、“正直”、“自强不息”、“忘己忧国”、“不伐其善, 不矜其名”等道德思想。

  其次, 北魏神龟二年 (519年) 的《元晖墓志》记载:

  “公讳晖, 字景袭, 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之六世孙……幼涉经史, 长爱儒术, 该镜博览, 而无所成名。太和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 转尚书郎太子洗马。”10

  其中“幼涉经史, 长爱儒术”可以看出, 北魏皇族教育中对于儒家文化的重视。

  再者, 北魏建义元年 (528年) 的《元略墓志》载:

  “君讳略, 字俊兴, 司州河南洛阳都乡照文里人也。大魏景穆皇帝之曾孙, 南安惠王之孙, 司徒公中山献武王之第四子……游志儒林, 宅心仁苑, 礼穷训则, 义周物轨, 信等脱剑, 惠深赠纻, 器博公琰, 笔茂子云。汪汪焉量溢万顷, 济济焉实怀多士。世宗宣武皇帝识重宗哲, 特蒙钟爱, 以貂珰之授, 非懿不居。”11

  从中同样可以看到“游志儒林, 宅心仁苑, 礼穷训则”等对于儒家思想的体现, 而且, “特蒙钟爱, 以貂珰之授, 非懿不居。”可以看出北魏元氏皇族对于儒学的重视, 对于儒家文化的仰慕并对于皇族成员习染儒学的推崇。

  (三) 北魏元氏墓志书法中的儒家思想观念的体现

  书法艺术的规范化与儒家思想的正统化在发展历程上存在着并行—致的同步性。自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后, 儒家思想就被定为—尊, 成为历代国家政权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历时长达两千多年。作为历朝历代国家政权的核心思想, 它也深刻地影响到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它对书法的影响大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儒家思想和中国书法在伦理性质上的相似性, 诸如儒学重伦理、道德, 强调修身养性, 而书法也可以表现人的性情, 同时寄托人的思想, 修养人的心性等。其次, 儒家思想的理想境界与中国书法风格取向的相通性, 比如儒家提倡“中庸之道”, 而书法也追求“中和之美”。所以说, 儒家思想和书法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 其对于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

  界格方严, 结体严谨, 法书深刻是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具体的刻石作品中, 一般都是经过认真的排列设计, 在框定的格式中书写内容。因此, 书刻版面显得规整、且富有秩序。北魏众多的元氏墓志, 大都打磨的平正、光滑, 在10厘米见方的面积上雕刻出大量的文字, 字型相对较小, 比较规范整齐, 章法布局设计严谨, 按照字数的多少、横竖行列进行排布。相对固定的横竖视觉刺激, 形成固定的框架模式, 看起来显得界格方严, 法书深刻。这种格式, 章法主要强调体势, 每个字的造型通过上下左右呼应配合, 结体严谨, 建立平衡协调的关系, 各种造型元素在这样的形制界格中构成动静平衡的视觉效果。例如:北魏太和二十年的《元桢墓志》, 墓志呈方型, 边长67厘米, 17行, 每行18字, 1926年在洛阳东唐寺门出土, 于右任1924年在河南洛阳从古董商手里买到, 先运往北京藏护, 后托杨虎城将军设法运回西安, 现存西安碑林第—墓志廊, 墓志采用斜式阴文刻法, 书写流利, 结体斜势鲜明, 横画左低右高, 点画提按, 刻得凌厉角出, 撇捺刻得柔中见骨, 虽然书法上小巧精致, 但却渗透出雄峻而矫健的气象。又如:北魏正光三年 (522年) 的《冯邑妻元氏墓志》, 墓志铭文开头“魏直阁将军辅国将军长乐冯邑之妻元氏墓志”, 这—竖列字体书写镌刻的端庄典雅、温润柔和、姿态大方, 虽然为石刻书法艺术, 但其中可以使人感到—种浓重的笔墨韵味, 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再如:北魏孝昌元年 (525年) 的《元焕墓志》, 志盖题铭“魏故宁朔将军谏议大夫陇骧将军荆州刺史广川孝王墓志铭”, 25字, 5行, 分隔成25个方格, 每个方格中阳刻—篆字, 厚重大方。

  综上, 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 上承汉魏, 下启隋唐, 对后世邓石如、于右任等众多书法大家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 仍然深受书法后习者的喜爱, 无数开凿出土的墓志铭文已成为重要的书法资料和临习范本, 成为书法临习者的源头活水。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 因其产生于战火不断, 政权纷争, 社会思想交融的时代, 而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然而就其墓志铭刻书法中的儒家思想, 其表现更为深刻, 值得学界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北齐)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2]赵万里.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
  [3]刘涛.中国书法史[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李之岗.中国雕刻书法艺术[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5]启功.丛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J].文物, 1973.
  [6]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J].山东大学, 2011.

  注释
  1(北齐)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2(北齐)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3(北齐)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4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J]山东大学, 2011.
  5(北齐)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6(北齐)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7(北齐)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8(北齐)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9赵万里.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
  10赵万里.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
  11赵万里.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6.

大家都在评